close

  中新網北京11月6日電 (孫自法 張智慧)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東森房屋室10月底對外正式發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標識及中國載人空間站、貨運飛船名稱。經公眾投稿、初選、公眾投票、評委評選、工程承研單位科技人員及專家意見征求、主管部門審批等一系列過程,中國載人空間站整體被命名為“天宮”,貨運飛船被命名為“天舟”。
  新公佈西裝外套的中國載人空間站標識更是充滿中國元素和航天特色,結構優美、寓意深刻。名稱及標識誕生的背後,是一項集合了百萬公眾、數百設計創意團隊以及廣大載人航天一線科技人員智慧的大型徵集及評選活動。
  活動啟動背景——中國載人航天站在設計裝潢新的歷史起點上
  3年前,2010年金秋九月,中央正式批准實施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計劃在2020年前後將建成規模較大、長期有人參與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這一決策,是對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最終實現目標的詳細有巢氏房屋規劃,為中國載人航天未來十年的發展註入了強勁的動力。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在引述中央文件精神時指出:實施載人空間站工程,是推動中國載人航天技術領域實現新的突破、推動中國載人航天事業跨越式發展的重大舉措,對於提高中國高新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帶動相關技術和產太平洋房屋業的發展、鞏固國家發展利益、增強中華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按照工程相關規定,載人空間站在啟動實施後,各種新的飛行器應有一個代號,以滿足技術管理和對外宣傳的需要。與此同時,中國貨運飛船的研製已然在緊鑼密鼓地展開。於是,“為中國的空間站和貨運飛船起一個響亮的名字”這件事,被擺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重要日程。
  關於開展面向公眾徵集活動的由來,時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的王文寶回憶說:“載人空間站工程正式啟動實施,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面對未來的宏偉藍圖,我們感到,中國的載人航天應當有一個更加鮮明、富有特色的標識,未來中國空間站應當有一個更加響亮、鼓舞人心的名稱。同時,我們也感到,這些名稱和標識的確定,應當更多體現全國人民乃至全球華人的意見。”
  對於活動開展,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作為活動主辦方形成了這樣的共識:
  首先,面向公眾開展徵集,目的不僅是得到最佳方案,更是一項重要的對外傳播活動。要通過這一活動增強公眾對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關註與參與,激發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一代對載人航天的熱情。通過廣泛征求各方建議,通過凝聚全民智慧,更好樹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和中國載人空間站的國家形象。
  其次,對於標識,既屬於載人航天形象識別系統的重要組成,又是載人航天文化與藝術設計交叉領域的重要課題,標識要完美詮釋載人航天內涵。
  同時,對於名稱,要體現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結合,既要體現中國特色,又要有鮮明的科技特征與探索寓意,還要體現飛行器的特征和應用價值。
  通過一場活動,讓百萬公眾參與,將載人航天與公眾的距離拉得更近。這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對外傳播史上尚屬首次,也是載人航天傳播工作的一次創新。於是,在幾經醞釀和精心策劃後,一場面向全球華人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標識及空間站名稱徵集活動在2011年的春天拉開了序幕。
  徵集活動過程——百萬公眾給予高度參與熱情
  要開展面向公眾的徵集,必須有適合公眾最大程度參與的傳播平臺。開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標識及載人空間站名稱徵集活動的想法得到商業網站的大力支持,利用互聯網平臺,搭建豐富多樣的互動渠道,實現大眾最廣泛的參與。
  2011年4月25日,“中國載人空間站名稱徵集活動”發佈暨啟動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宣佈徵集活動正式開始,當時中國6名曾飛天航天員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啟動水晶球,與數百家媒體共同見證這一時刻。
  與此同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網站與商業網站搭建了活動專題,併在微博平臺開通了“中國載人空間站徵名”賬號,一場利用網絡平臺號召百萬公眾參與載人航天的活動正式開啟。隨後的幾天里,全國各大通訊社和報紙、電視臺、電臺、網站,以及港澳臺地區和海外的多家媒體對“中國空間站徵名活動”的進行了集中報道,引起了廣泛的關註和參與。
  活動期間,來自大江南北甚至大洋彼岸的提案紛至沓來,提及網友的參與熱情,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中國首飛航天員楊利偉記憶猶新,他說,徵名活動期間,有一位老人專程從遼寧錦州坐火車把他的作品送到組委會辦公室,這樣的熱情支持令人深受感動,也備受鼓舞。他表示,我們就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大家感到載人航天不再遙遠,科學探索不再神秘。
  在徵集活動中,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先後組織了啟動儀式、微訪談、刊發廣告、“徵名活動酒泉行”等系列活動予以宣傳推廣。截止提交作品結束,通過互聯網絡徵集平臺、手機網絡徵集平臺、電子郵箱和郵寄四種方式,共收到名稱作品10萬餘件、標識作品9000餘件。
  標識與名稱評選——融中華文化於飛天理想
  為更好組織此次活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專門成立活動組委會,組建兼具代表性和權威性的評審專家委員會,成員中既有工程管理人員和航天專家,又有著名作家、媒體人士和美術設計專家,並邀請公證機構對活動全過程予以監督,確保活動開展公平、透明、有效。在兩個評審專家委員會的努力下,在工程辦公室的大力組織下,活動最終取得圓滿結果。
  關於最終標識及名字的評選和最終定選,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負責人表示:“可謂是凝聚了大眾與大家的智慧,將中華傳統文化融於航天人的探索夢想。”
  先說此次發佈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標識,其主造型既像一個書法的“中”字,又類似空間站的基本形態,尾部的書法筆觸似騰空而起的火箭,充滿中國元素和航天特色,結構優美、寓意深刻。
  談及該標識被定選的過程,評審委員會副主任、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王敏說:“在所有提交的工程標識和空間站標識中,一個形似“中”字空間站標識設計圖吸引了評審專家的註意,大家認為設計有新意,寓意豐富,建議作為工程的標識使用。”此建議得到了組委會的採納。在進入前十評選後,工程辦公室專門組織設計專家對該設計進行了提升修改,形成改進設計稿,並征求工程承研單位科研人員及工程領導意見,最終成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形象的載體。
  徵集活動組委會介紹說,最終確定的工程標識以藍色為主色調,象徵科技、冷靜與智慧,展現中國載人航天將以嶄新的姿態不斷攀登科技高峰、以冷靜心態探索未知宇宙、以無限智慧服務國家發展的高遠志向。就其形象而言,標識主題以鏗鏘有力的書法體呈現出中國的“中”字,寓意中華民族騰飛的力量;標誌尾部的書法筆觸如同火箭騰空時刺破蒼穹的烈焰,體現出豪邁拼搏的航天精神;標識圖形創意來自源於空間站外形艙體與太陽能板,同時結合中國的“中”字呈現,又如同一隻展翅翱翔的大鵬,展現中國載人航天發展逾越天際、志存高遠的自信。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負責人介紹,為了規範使用新的標識,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還組織編製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形象管理手冊》,對標識及應用物品在色彩、尺寸等方面進行了規定,力求以獨特、準確、鮮明、統一的視覺形象傳達給社會公眾,從而有效提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社會形象。
  而對於之前計劃徵集的空間站標識並未公佈一事,王兆耀解釋說,在標識評審時,專家評委提出,空間站項目是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按照統一形象識別系統的原則,空間站不宜單獨設置標識,因此不建議空間站再另行增加標識,否則會造成視覺和形象的混亂。辦公室採納了這一建議,因此,原計劃徵集的空間站標識就略去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負責人強調,今後我們將強化任務標識的設計、管理和使用規範,這也符合載人航天任務飛行國際管理慣例。
  關於此次公佈的載人空間站及貨運飛船的名稱,也是體現了中華文化與載人航天探索精神之精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曾多次強調,我們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高水平的載人空間站,不僅體現在我們的設計與技術的先進性上,也要體現在我們的應用方面。而名稱,無疑是體現中國特色的一個響亮應用。
  關於名稱的評審,徵集活動組委會介紹,在評審和研究過程中,既註重單個名稱的內涵,又要保持全套名稱的系統性、協調性和互補性,同時還應體現時代特色和進取精神。
  名稱最終確定——充分融合大眾力量與智慧
  “天宮一號”這個名字,作為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雛形的代稱,自2010年進入大眾的視野就備受各界好評。也許是大眾意識的刻意迴避,在載人空間站初選的30個名字中,並沒有出現“天宮”。然而,無論是在評委評選,還是工程內部征求意見時,大家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了“天宮”。載人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楊宏認為,天宮作為載人空間站名稱再合適不過了,既有中國人對空間站的想象,也有渾厚、大氣的特質。他詼諧地說,“天宮這個名字在空間實驗室階段用,有點用早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負責人表示,正是基於各界對“天宮一號”的好評和喜愛,也由於載人航天一線科技工作者對“天宮一號”的深厚感情,最終決定沿用“天宮”作為載人空間站的整體名稱,但後面不再加序號。
  根據規劃,中國載人空間站的基本構型由一個核心艙、兩個實驗艙以及與其對接的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組成,並具有擴展能力。核心艙負責空間站的控制和管理,為航天員提供長期生活、工作所需的各類保障條件和自由活動空間。兩個實驗艙主要用於開展空間科學與應用實驗。對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名稱的選擇是一個難題。因為既要考慮體現其單個功能,又要體現整體的協調。
  在核心艙的命名選擇上,首任載人飛船總設計、評委會成員戚發軔院士說,“評審組從30個候選名稱中對大眾投票和評委投票加權,評出了十個候選,天樞、問天、翱翔、使命、華夏、團結、首望、太和、華心、開拓者。我個人比較傾向於天樞和太和,天樞寓意空中樞紐,與核心艙的功能含義相契合,太和體現核心艙與其他艙的關係。”後來,在征求工程一線科技人員意見時,有人提出,不如叫“天和”,既有“天地人和”之意,喻指中國空間站與宇宙和諧相處,並可較好地體現核心艙聚攏、團結其它各艙段的含義。這一提法得到了工程領導的認可,併成為核心艙的最終名稱。
  關於兩個實驗艙,在評審時就有專家認為,實驗艙Ⅰ的十個候選名稱“超越、問天、開拓、夢想、指南針、探索、長江、起點、創新、黎明”中,“問天”最符合實驗艙Ⅰ兼有控制與實驗應用的功能定位。而實驗艙Ⅱ由於是專門的應用艙,所選的十個候選名字“求索、長江、超越、指南針、天問、勇氣、拓遠、智慧、發現、探秘 ”並不完全貼合或不夠準確。評審結束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面向工程承研單位科技人員進行了意見徵集,並派專人就整套名稱的協調性以及實驗艙Ⅱ名稱問題走訪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及中國人民大學的著名國學專家和文學專家。由於實驗艙Ⅱ將搭載中國的天文望遠鏡,有專家提出將實驗艙Ⅱ命名為“巡天”,該名有“巡察天際”之意,可較好體現實驗艙Ⅱ進行巡天觀測的喻意,同時又與實驗艙Ⅰ“問天”對應。這一建議也得到了工程研製部門科技人員和工程主管部門的高度認同。這樣,兩個實驗艙的名稱也塵埃落定。
  在貨運飛船的命名問題上,似乎是水到渠成。考慮到其作為“貨船”的職能,且與載人飛船“神舟”相互呼應,“天舟”這一名字,從十個候選名稱“天梭、鯤鵬、天舟、神龍、龍舟、神驥、天馬、雲梯、神駒、行者”中脫穎而出,成為最終定選名稱,這一命名,也到了一線科技人員的極大認可。
  2013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將定選方案呈報國家有關部門,併在9月份得到中央批准。王兆耀主任說:“從徵集活動開始到最終公佈,歷時兩年多的時間,之所以周期較長,是因為空間站及各艙段名稱事關載人航天工程長遠發展,辦公室經過了多輪意見徵詢和深入研究論證,並完成上報審批程序。”“儘管歷經兩年,我們對最終的結果還是比較滿意的。今天,我們可以說,我們在中國未來空間站的名稱選擇上,向全國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這些名稱,是融合大眾力量與智慧的結果,也寄托了工程全體科研人員對工程未來發展的美好心愿。”
  幾度春秋,精雕細琢。騰空而起的“中”字形標識,“天宮”、“天和”、“問天”、“巡天” 、“天舟”等一個個閃亮的名稱最終孕育而出。未來,它們將伴隨承載中國飛天夢的載人空間站遨游太空,在宇宙間與日月星辰同輝。(完)  (原標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標識空間站名稱誕生全程揭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s66qsxun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